立即注册

乐视吧

查看: 190|回复: 10

划重点!今年北京电影节的考点有这些!

[复制链接]

1

主题

41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23-4-28 1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3日晚,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公布了今年即将展映的影片片单,这就意味着第13届北影节将于4月22日(展映4月20日开始)如期到来。在过去的三年间,鉴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北影节也曾分别于8月、9月举办过,而今年则是重新回归4月春季档期,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官宣,大陆范围内的电影节展日程开始恢复正常。那么重新走上正轨的北影节在去除了之前的诸多限制后做出了哪些改变?在策展思路上有怎样的调整?以及选片当中体现了哪些重要的考点?这些都是关于今年北影节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4月3日上午十点,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电影节筹备情况、官方海报、合作影院、主竞赛评委会主席、开幕片、主竞赛单元影片和首批展映影片片单。而在此之前,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奇爱博士沙丹老师,作为北影节的策展人之一曾于社交媒体平台发表了对于今年北影节的一些看法,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本届北影节主要策展思路的阐释,简单来说即是:减少展映影片的总数量,增加新片的展映数量。
作为大陆境内少有的三年之内未曾中断的电影节展之一,北影节在过去的三年中不得已大幅削弱了展映影片数量,而随着外部的影响开始衰退并消失,为何今年北影节依然选择了缩减排场?
沙丹老师如是说:“其实原因很简单,北影节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铺大饼’,动不动就300部片子展映——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大概觉得150部左右影片(新片/经典影片比例2:1)是目前这个阶段满足北京各方面影迷需求的最优方案。”
根据早前公布的片单可以发现,加上XR单元,今年北影节的实际展映影片数量最终会确定在200部左右——这仅高于2022年的展映影片总数,甚至还低于2021年。我们当然不能仅根据放映影片的数量多少就定性一次电影节的成败,毕竟如FIRST、平遥等“小而精”的策展思路对于非A类电影节而言是绝对可行的。但即使展映影片的数量减少了,选片质量较前两年的明显提高却是有目共睹:一方面随着各国际电影节的入围影片恢复到三年之前,北影节选片的范围和质量同样得到拓展和提高,而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影片时,不会因封锁等外部因素阻碍择优的进程。
但要真正说明北影节削减展映影片的总数量、增加新片数量的原因,上述则都只是次要因素,最为重要的是,北影节已经探索出一条在常规影展时间之外兼顾新片老片的有效路径。
2022年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大师回顾单元,选取了希腊国宝级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并且放映了其从短片处女作《放送》、首部长片《重建》谢幕之作《时光之尘》在内的14部作品,以纪念这位大师逝世10周年。许多观众在排片时,为了膜拜大师作品不得不舍弃了如《岛屿上的煎熬》《晨光正好》《鱼之子》等新片佳作,但是仅影展结束六个月后,中国电影资料立即推出了安哲作品回顾展,囊括了其创作生涯的全部作品(15部),甚至比北影节的放映更为全面。


因此背靠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北影节,应该更加笃定、明确了选片的思路:把更多节展的放映位置留给普通观众难以看到的新片,而把老片、回顾展等交由以资料馆为中心的日常放映。这是北京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所带来的优势,也是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优的资源配置。
这样的安排并非意味着北影节只照顾北京观众,3月4日,中国电影资料馆、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项目签署协议,并宣布项目启动。这标志着原先只有在资料馆才能看到的大师回顾展或其他的主题策展可以走出北京,惠及长三角的更多观众。在此之前,费里尼百年诞辰回顾展帕索里尼作品回顾展等已经小试牛刀,在资料馆的首轮放映之后随即引进苏州,并获得好评。
因此随着中国电影资料馆苏州分馆项目的落地,往后的北影节势必要贯彻、遵循如上所述的策展思路,这的确能让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市场导向和国际交流上走在大陆地区其他电影节的前面,也亦是一种国际电影节常规做法的正向引导。


考察北影节的策展单元设置,我们能够发现其中尽可能涵盖了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及类型选择,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修复经典”单元,亦有聚焦不同题材、类型与风格的导演首部和第二部剧情长片的“注目未来”单元,关注女性生存状况与社会境遇的“女性之声”单元,以及窥探时代面貌与纷繁百态的“真实至上”单元……
在对于新片的选择上,北影节更多会关注去年下半年的节展(洛迦诺、威尼斯、多伦多、釜山、东京、塔林),而作为每个自然年中第一个A类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柏林电影节,随后在日程上紧跟的北影节自然不会不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展映片单的各个单元中,北影节选入了刚于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的影片14部,除此之外还有此前已入围过柏林电影节的影片3-4部
这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此前的北影节并未大规模的引入柏林电影节的新片,或者说并不将此作为策展上的亮点加以宣传,而上海国际电影节则在早几年就曾开办“戛纳直通车”(戛纳零时差)单元作为其对外宣传和策展的一个重要单元,在结束仅半个月后就将戛纳电影节上的热门影片引入大陆并与观众见面,甚至在2018年、2019年连续请来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耶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为《何以为家》《悲惨世界》等影片站台,引发了影迷朋友们极大的轰动与热情。在此后的策展单元设置上,北影节是否会选择开办对标上海的“柏林直通车”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受益的必将是影迷观众朋友们。



蒂耶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

1.《超自然》 (Super Natural,2022)


在此前的那篇有关复试片单推荐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将《超自然》放置在“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的主题中进行读解,这部关于对话和倾听的电影,引导观众用独特的视角去听、去看。作为一种发生在身体之外的超验体验,它就像一种超越的力量,超脱自我、解构自然,渴望激活一种迷离新奇的感官体验。《超自然》曾获第72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奖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此次北影节的展出是这部影片的大陆首映
影片所属的“镜界”单元主要呈现北京展映中最具有探索意识的诸多作品,在这一单元之中,选片重点关注电影艺术形式上的突破,体察影像的质感、动态和温度,思考电影的未来和可能性,因此《超自然》或许最能体现这个单元的整体选片思路。此外《戏梦空间》(The Ordinaries,2022)《吸烟致咳》( Fumer fait tousser,2022)《在水中》(In Water,2023)等影片,亦会重建我们对于电影的常规的理解,从而打开观看、审视、洞察电影所呈现的视野、纬度与世界。


2.《悲情城市》


一次对伤痛历史的回溯,一部厚重的史诗,一场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风雨飘零。作为台湾新电影的巅峰之作、侯孝贤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悲情城市》斩获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于同年第26届台北金马影展亦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殊荣,其本身的影史地位与艺术价值无须多言。那些中远景固定长镜头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和描不尽的乱世浮沉在沉静内敛下暗潮汹涌、悲怆凄美。似举重若轻亦如隔岸观花,各人自读出不同的悲苦,绝对客观的镜头,如神明般跳跃时空、注视变迁,不强势也不煽情,只是以悲天悯人的姿态任由视野里的故事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悲情城市》电影胶片本身并未得到修复,因而此次放映的版本与刚结束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一样,均为4K数字版(4K分辨率扫描胶片、简单处理后生成数字版)而非4K修复版,但因为电影本身的胶片质量很好并得到了妥善的保存,所以此次4K数字扫描只会是锦上添花。常规展映结束后,本片制片人邱復生先生、剪辑师廖庆松、以及资深电影人,本次《悲情城市》数字版的幕后推手褚明仁先生都将亲临放映现场,出席映后交流。距离资料馆上一次放映《悲情城市》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无比期待再次大银幕重见这部旷世杰作。
3.《坚毅之旅》(Sur l'Adamant,2023)


第7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奖影片。Adamant是一个独特的日托中心——一艘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部的浮船——工作人员使用植根于艺术的治疗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成年人。这艘船上的“住户们”既与世俗不容、隔绝重重,同时又在这片精心打造、细心呵护的小天地中通过艺术、创造、讨论会等等形式自成一个紧密的联合体。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Nicolas Philibert)作为这个时代依旧坚持用艺术发声的人文主义者之一,深切的同理心与对世事的关切总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坚毅之旅》是他的第九部电影,与其前作《无声国度》(Le pays des sourds,1992)及《山村犹有读书声》(Être et avoir,2002)等相似,他的作品总关注边缘化的社区与群体,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4.《小世界》(Here,2023)


作为艺术电影创作领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巴斯·德沃斯(Bas Devos)以其独树一帜的电影形式和自然舒缓的美学风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关注。此次北影节“焦点影人”单元,为大家带来了这位新兴导演创作生涯中的四部长片。2013年德沃斯的长片处女作《单车少年之死》(Violet,2013)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并获得最佳影片。《下一站,地狱》(Hellhole,2019)则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并获得了同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世界)、最佳导演(世界)两项提名。此后受香特尔·阿克曼《长夜绵绵》(A Whole Night,1982)的影响而创作的《热带离魂》(Ghost Tropic,2019)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此次他带着新作《小世界》则再次回到柏林,在极具前瞻性和先锋性的“奇遇”(Encounter)单元斩获最佳影片与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德沃斯的影片常呈现出对于情绪的精准把控,他通过对声音的精心设计和环境空间的极致运用,将镜头长久凝滞在人物的状态与周遭环境的氛围之上,他善于放大人物内在的复杂心绪和情感变化,通过对摄影机运动的大胆尝试,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的影像特质。最新的电影长片《小世界》则将摄影机对准了布鲁塞尔一位罗马尼亚工人和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学者之间发生的“奇遇”,在整部电影中,雨、植物或者说自然的世界,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元素。[1]影片被评价为是巴斯·德沃斯“最好的作品”。
5.《迷雾中的她》(Trenque Lauquen I&II,2022)


首映于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潘佩罗电影小组最新力作《迷雾中的她》甫一公映,就获得了世界范围内艺术电影爱好者与评论家的诸多好评。这部融合悬疑、爱情等类型片特质的影片,是一部关于浪漫、神秘和冒险的惊心动魄的谜题,而在观影过程中,这一谜题带来的魔力甚至不断延伸至台前幕后:《迷雾中的她》是一部由两位劳拉创作的电影:导演西塔雷拉(Laura Citarella)和扮演主角的帕雷德斯(Laura Paredes)都叫劳拉——后者是不但是影片的女主角,亦是电影剧本的合作编写者,在潘佩罗小组中也是创作的中流砥柱。影片似乎刻意营造出一种真相的游移与中心的缺位,作为女主角的劳拉在叙事开始前二十分钟内一直都未出现在屏幕上的任何内容中,直至闪回段落的切入。
她总是结构性的缺席,让我们不禁与另外两位传奇的劳拉产生联系:奥托·普雷明格被誉为黑色电影范式的作品《劳拉秘史》(Laura,1944)中的女主角Laura Hunt,以及Laura Palmer——大卫·林奇的神剧《双峰》(Twin Peaks)中迷人而充满危险的关键人物。
作为一部拥有极强文学性的影片,影像内部或许不是由言语对白或书信文字所驱动,我们却能够沉浸在开放式的谜团中,这些谜团无法解答如梦似幻的感受,却保有时刻攫取观众眼球的神力——不可靠的叙述者时而转换身份迷惑叙事,时而邀请观众成为这神秘世界的一员。
在获得第4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之后,此次北影节为内陆观众首次提供了大银幕观赏它的机会,《迷雾中的她》重申了我们太容易忘记的事情:去电影院,尤其是屈服于一部要求你花费大量时间投入的影片,其本身就是一种对奇遇的追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潮湿的草原之上,在无穷无尽的故事之中,在日落、神秘和不安分的人物之间,一条重新认识电影与世界的路径开始敞开。


1.华纳兄弟影业成立100周年
1923年,华纳兄弟影业由哈里·华纳、阿尔伯特·华纳、山姆·华纳和杰克·华纳兄弟四人共同创办,除了制作自己的电影外,还处理由其他华纳兄弟公司制作和发行的电影,包办电影制作运营、院线发行、营销和推广,是好莱坞早期知名的八大电影公司之一。1927年10月6日,华纳兄弟影业发行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并且永远改变了电影产业,这场兄弟四人与世界进行的豪赌,最终以声音的全面“入侵”告一段落,并奠定了公司在好莱坞业界的影响力。
好菜坞电影工业在默片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由少数几家公司联合控制市场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局面,这种寡头垄断的结构在进入1930年代之时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有声电影的兴起及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之发生了某些变化。
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对好莱坞而言是不小的冲击,即便如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大制片厂仍旧面临着债务压力、破产合并、倒闭等危机。和其他制片厂相似,华纳兄弟影业也在大萧条前夕通过借货进行扩张,但它并不是通过宣布破产而是通过出售部分资产和削减支出,妥善地解决了债务问题,哈里・华纳坐镇纽约管理公司,坚持制作大量低预算的影片以获得适度而可预期的利润。[2]在运作过程中,华纳开创了一套高效且能够保持利润的生产模式,制片厂会专门创作一些受到欢迎的类型电影,然后不断地开发利用:如巴斯比・伯克利的歌舞片(《第四十二街》)、黑帮片(《小凯撒》《人民公敌》),根据当前社会事件改编的社会问题片(《亡命者》)、传记片(《左拉传》)等,战争爆发后,华纳又推出了一系列极为成功的战争片(《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纳兄弟公司营利丰厚,之后的50-60年代除了拍摄战争电影,公司还转向许多以女性导向的电影,并越来越多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成功拍摄了《窈窕淑女》《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邦妮与克莱德》等作品,虽在此期间经历了一些收购、合并与经营权的转换,但华纳公司依旧保持着稳定的影片制作、发行,并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业界的标杆。


20世纪70-80年代,华纳吸纳了如库布里克、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等当时最为知名的独立、商业电影导演,拍摄了《发条橙》《穷街陋巷》《银翼杀手》《太阳帝国》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影史佳作。与此同时,基于华纳旗下DC漫画公司开发的动漫IP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等拍摄的超英电影、动画电影与电视剧,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进入90年代,华纳公司获得了哈利·波特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在2001年首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后,其他哈利·波特续集电影几乎以每年一集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与原著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魔法”狂潮。2008年,华纳宣布合并好莱坞制片公司新线影业。2009年,华纳宣布将旗下的DC漫画公司更名为DC娱乐,进军电影、电视及其他多媒体领域。同年,华纳全球票房达到40.1亿美元,打破了好菜坞历史纪录。
一众佳片铺就光影之路,尽显好莱坞老牌电影制片厂的世纪风采。从华纳兄弟影业百年历史,亦可管窥全球电影产业世纪变迁。本届北影节“嘉年华-华纳兄弟影业百年庆典”单元,甄选集结华纳出品的八部经典电影——既有知名佳作《2001太空漫游》《地心引力》《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IMAX版,又有传世之作《卡萨布兰卡》《天师捉妖》重现银幕,还有《肖申克的救赎》《神枪手之死》《海王》等榜单精选以飨观众。[3]


2.铃木清顺诞辰100周年
1923年5月24日铃木清顺生于东京日本桥,幼时曾遭遇关东大地震。40年代应征召入伍,1946年复员后就读东京大学,从1954年起加入日活公司,1956年开始初执导筒。
作为日本新浪潮中的代表人物,铃木清顺的创作响应了当时这一席卷日本电影产业的新电影趋势,在反传统、叛逆的潮流中开掘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他早期的影片均为黑帮、情色等类型片,在新电影的创作群体之内并未引发较多的关注,直到60年代初,在与美术指导木村威夫的合作中他才开始探索出自己的风格,如1964年的《肉体之门》,其中在性和非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大胆在当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后两人携手打造了标志性的“清顺美学”——大胆的用色、超乎想象力的剪辑节奏、诡异而荒诞的打斗场面。[4]
此后铃木清顺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并在影片中对于宽银幕画面技术的利用很具创造性,如《暴力挽歌》《东京流浪者》《杀手烙印》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而且在不断的探索中不再遵循这一类型电影的基本法则。日活公司的老总保利久作不喜欢铃木清顺的这种反叛精神,宣称他的电影对于大众来说完全不可理解,以此为由将其解雇,并将其列入电影届黑名单,但从大岛渚、筱田正浩到五所平之助、内田吐梦等当时的电影人都站出来声援辩护,铃木清顺开始了与日活之间的长期诉讼,直至80年代才最终达成和解。[5]
晚期创作的“大正浪漫三部曲”──《流浪者之歌》(1980)、《阳炎座》(1981)和《梦二》(1991)标志着其艺术风格已然化入至境,铃木清顺在这三部片中用奇幻的情节、怪诞的人物、幽灵的显影、夺目的色彩和巧妙的影像,创造了他幽玄的情色电影世界,其丰富感、吸引力与形式美,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正如铃木清顺自己所言:“与其像日本电影导演那样追求道德观、义理和真实性,我宁愿一边追求非道德观和虚构性,一边在一无所有的基地上和桃色的天空下去死”。


3.作为真实力量的纪录电影
从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颁给《所有的美丽与血泪》(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2022)开始,世界范围内对纪录片的关注似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年初第5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同样将金虎奖颁给了纪录片《博科圣地的幽灵》(Le spectre de Boko Haram,2023),而《坚毅之旅》的获奖似乎也并不是终点。
随着剧情/故事片对现实的关照开始呈现出疲态,真实且不加修饰的力量似乎来的更为炽热,诸多创作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当下的困境,捕捉艺术与暴力、压迫、生存之间的罅隙。仅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以伊朗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实现平等自由而进行的不屈斗争为内容题材的纪录片就呈现出井喷式的创作高峰,《德黑兰七冬》(Seven Winters in Tehran,2023)《大马士革天空下》(Under the Sky of Damascus,2023)《接着,前往幸福小巷》(And, Towards Happy Alleys,2023)《我最大的敌人》(Mon pire ennemi,2023)等各有侧重,但又殊途同归。毫无疑问,《坚毅之旅》这样的影片自身就带有很多加持(如导演对于业界以及社会的贡献等),但诸多知名国际电影节愿意将最高奖项颁给纪录片的原因或许亦存在相似之处:这些影片不仅胜在题材,还应是其态度、是所摄人物身上的光环,给予艺术与正在苦难中饱受煎熬之人以微弱的连接,并同时提醒我们,电影永远不应只是一场“银色的梦”、一次欲望的宣泄或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仅采用最朴素的技巧,不去干预拍摄对象而仅作冷静的旁观,这都是有意义的,因为镜头中那些广博且鲜为人知的世界正通过真实之眼被更多的人所看见。


近日戛纳电影节官方公布了主竞赛单元不完全入围片单,19部作品中亦包含有2部纪录片,而王兵导演的《青春》(Youth)赫然在列,此外他还有另一部影片入选了特别展映单元,创造了华人导演在戛纳电影节的新纪录。这或许也在启示我们——真实的影像依旧具备着无尽可开掘的潜力,电影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触手可及的世界。
这个四月,让我们齐聚北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开启一段令人难忘的世界电影之旅,享受一场精彩无比的光影盛宴。


[1]    北京国际电影节《巴斯·德沃斯:当代欧洲影坛的耀眼新星》
https://mp.weixin.qq.com/s/m4DJZRjy0oNU9tpas8vA9g
[2]世界电影史[M].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KristonThompson),(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Bordwell)著;范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北京国际电影节《百年华纳 品质经典》
https://mp.weixin.qq.com/s/oHO2EFG2Jtjvj3TjKMp63Q
[4]    北京国际电影节《日本最异色的电影大师!》
https://mp.weixin.qq.com/s/hzfyqzy8WyfBEukhfkER8w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3%83%E6%9C%A8%E6%B8%85%E9%A1%B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2
发表于 2023-4-28 1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OMG!介是啥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3-5-10 1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3-5-20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 围观 沙发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发表于 2023-5-25 10: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8-8 15: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发表于 2023-8-24 14: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6

帖子

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2
发表于 2023-8-28 0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发表于 2025-2-27 2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5-3-16 23: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乐视吧

GMT+8, 2025-4-7 13:03 , Processed in 0.3463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