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乐视吧

查看: 166|回复: 10

大平调渊源新考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2 09: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平调渊源新考
摘要:大平调主要流行于我国的豫北、冀南、鲁西等地区,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本文以大平调的渊源为主要研究对象,试从梆子戏,地理区域,观众市场和剧团情况四方面论证大平调是产生于清初年间的河南本土的古老剧种,其中心在濮阳,滑县地区。
关键词:大平调;梆子戏;地理区域;群众市场
大平调属于梆子腔剧中。音乐由唱腔和伴奏两部分组成。由于平调历史悠久,它的板腔体的唱腔风格独特,音乐曲牌雄厚。大平调的主要唱腔为:“头板”、“二板”、“三板”、“流水板”四大板类。主要伴奏乐器有:大弦、二弦、三弦、大梆子、四大扇、尖子号为主,由于地域、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不同,逐渐形成三个大平调的三个流派,及东路平又称“开州平”,“西路平”和“河东平”;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从现有戏曲资料,河南省版图区域,和观众市场三个方面论证大平调的产生时间和地点。
一、现有戏曲资料中关于大平调的起源
纵观现有的关于大平调起源的文献、艺人口述、和碑文资料主要把大平调分为以下七种
① 、豫剧支裔
一九三七年邹少和在《豫剧考略》说:“梆剧发源于郑卫之乡……豫北有平调、大梆剧,皆其支裔也。”《中国戏曲曲艺词典》(70-71)亦云:“其(大平调)源流一说由豫剧演化而成”这就是说,大平调是豫剧的一个支派。
② 、武安平调东流演变说
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70-71)上说:“其(大平调)源流是武安平调传到豫北后和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③ 、木偶戏说
大平调的表演和动作和木偶戏的表演动作相似,可能是由木偶戏演变而成的。据一些老艺人讲,大平调是由木偶戏演变而成。的确,直到现在它的唱腔舞蹈、上场式、下场式、亮相等程式上都还带有木哦戏的痕迹。
④ 、源自山陕(同蒲)梆子
同州(今陕西大荔)、蒲州(今山西永济)、陕州(今河南陕县)一带的“山陕梆子”,又称“同蒲梆子”。清初同州梆子一路在豫东一带与当地“土梆戏”即所谓“卞梁旧腔”和“女儿腔”等相结合,雍正、乾隆间形成河南梆子最早出现的“祥符调”。祥符调分为蒋门和徐门,“山东梆子(高调梆子)和大平调(大油梆子)都传自蒋门”
⑤ 、山西梆子
明初,开州城范(一说姓刘)姓人在山西泽州居官,告老还乡时,来一班晋梆就地随俗演变,因此大平调由所带的山西梆子演化而来。
⑥ 、濮阳(开州)土系说
另据大平调老艺人焦俊生的师爷刘玉平,(濮阳五星人,)遗传下来的口碑资料:明崇祯末年(1644),大灾荒,开州的讴戏艺人,打“三节棍”(一作梆,一作鼓,一作击节),沿街卖唱。结合开州地方语言,演变出一种发音比土梆平、完适用大本嗓,近似土梆又不尽同于土梆的嫁接剧种,因用卖油用的梆子击节,故称“大油”。众雅称“开州平”,也叫“大平调”。
⑦ 、滑县说
大平调是豫北民间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从现存的文字资料上看,大平调应当起源于明朝年间,发展到清顺治年间基本定型。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县重修明福寺塔的“副碑”上有“……以上所聚施除修茸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的记载,后来还发现了大平调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演出合同。
二、从梆子戏形成时间推断大平调形成时间
从以上材料中不难看出大平调的产生时间为明末清初,而唯独滑县地区冒出来个“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县重修明福寺塔的“副碑””把大平调的产生时间引入歧途,笔者从网上及调研了解到许多学者及大平调演员深受其影响,认为大平调的产生时间为定位明中期。
笔者认为:大平调作为梆子腔的一个代表,她的渊源一定与梆子腔的主流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梆子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万历年间的抄本《苯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王大娘和顾老头所唱,整个唱段为二十八句,每句七言,一韵到底,上下句结构,已经基本上具备了现在梆子腔变化体音乐结构形式。清康熙年间,才出现了被称为秦声乱弹的梆子腔调;再者梆子戏是以“板式变化体”的逐步成熟为标志的。而这个问题经过近几年全国诸多学者的长期探讨和各省在《戏曲志》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有关梆子腔资料的证实,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即“一直到了清代初期兴起的弦索声腔、梆子声腔以及长江流域形成的多种复合声腔,还都主要是以曲牌音乐为基础、以曲牌联套为主要音乐特征的。但是,也就在清初的这些戏曲声腔里,情形开始发生变化,一种截然不同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新型音乐体制——板式变化体,开始悄悄地孕育,到了乾隆时期,终于脱颖而出”。更具体地说,各种“材料充分证实,板式变化体梆子戏的成熟,当在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由此可以说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滑县重修明福寺塔的“副碑”上记载“……以上所聚施除修茸佛塔外,敬献大梆戏、大弦戏各一台……”这一说法极有可能是伪造之说;而“大梆戏”(大平调)这一称呼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五百年前。
从以上的资料来看,笔者认为大平调形成时间为明末清初。
三、从地理区域推断大平调形成的地点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大平调的产生地,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从河南外省形成传入河南,第二河南土说。
首先:大平调并非武安平调东流的演变。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归河南省,1949年划归河北。河南省大平调兴起之后,又有大、小平调(武安平调)之说。 另有资料称,约在清代中叶,大平调由滑县经东明传入山东菏泽。由濮阳、滑县流传到河北邯郸、武安一带形成武安平调(小平调)。因此,河北武安不可能是大平调的形成地点。
其次:大平调也不可能在山东形成传入河南的; 山东方面认为平调“相传已有三百年历史,活动范围以曹州(山东菏泽)为中心。。。。。。按此推断早在清嘉庆年间山东就有平调剧团在活动,而据资料研究大平调形成于明末清初,所以大平调不可能形成于山东;再者据史料研究大约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大平调经东明县传入菏泽,曹县一带才是平调山东化。
笔者认为大平调的形成最为准确的描述应属:《濮阳市戏曲志》谓:“清顺治年间,中原一带灾荒连绵。歉收达六年之久。彰德(今安阳)、磁县、清丰、南乐、濮阳、莱芜、东平诸县流民逃难到开封乞讨度日。当时,开封有讴戏班,逃荒百姓见其以艺求食较登门讨要略胜一筹,要求搭班学戏,但班社拒而不收。于是难民跟班撵台,边看边记,边学边偷,夜间露宿房檐屋后,串联对戏。后开州(今濮阳)年成好转,难民相继归来,开州街头出现了打三节棍(一作鼓、一作梆、一作击节)的艺人沿街叫讨。继而又借鉴民间武术班用的大铙、大镲作硬乐,加进民间土乐大二、三弦,称‘土梆子’,会商组班演出。因当时会戏甚少,遂聘号称‘戏篓子’的河北秀才胡老摘(哲)口传。其走场动作则请民间拳师教习,屡经排练,始作‘板凳头’演出。初访‘河南讴’,音调高够不着,遂用本声,好嗓音则偶而沿用高八度的‘河南讴’某句以为‘扬腔’”。之后结合本地方言,遂渐就俗演变,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河南讴’的新的曲调,又加进卖油的枣木梆子,故有‘大油梆’之名。当时以濮阳下堤成班最早,农忙务农,农闲为婚丧嫁娶服务或地摊演出。”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下堤艺人集资捐粮,仿官宦朝服做麻布箱衣。于同年中秋节正式登高台演出,因原称起来不雅,况腔调较河南讴缓平,遂易名“开州平”又称“大平调”。
从以上的资料来看,大平调真正的发源地在中原,也就是河南省的濮阳一带。
四、从地理区域、群众市场和剧团情况说明大平调流行地区中心
按地理区域方面:山东的说法,“大平调活动范围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但是按照地理上的位置山东并不是接近于冀、鲁、豫、苏、皖五省的中心地带;而菏泽也不是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亳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八州的中心地带;而河南的濮阳滑县地区刚好位于其中心。
按照剧团的分布情况:河南有专业剧团5个,业余剧团20余个;山东专业剧团2个,业余剧团不足10个;河北专业剧团0个,业余剧团不足5个;其他省市无。由此可见河南地区的大平调剧团也远远要多于山东和河北;因此“大平调活动范围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是不成了的,最起码现代是不成了。
按群众市场情况分析,据笔者两年来对河南与山东两省大平调剧团演出场数分析:河南省豫北地区大平调演出专场每年可到1万场左右,而整个山东地区大平调演出专场每年不足3千场,每年还有山东省的大平调剧团和河北省的大平调来河南省豫北(濮阳市、安阳市、鹤壁市和新乡市等)地区演出;有群众就有市场,而群众很大一部分也是靠一辈一辈传承而来的,由此也可以理解大平调的流行地区中心而非是曹州(今菏泽市),而是的的确确的是豫北地区,如果非要按个地区非濮阳县和滑县莫属。
综上所述大平调的形成于明未清初的中原的濮阳县和滑县地区,以濮阳县和滑县为流行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
总的来说我国的戏曲艺术是有剧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等各种艺术因素相综合而形成的,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体现出来的,因而的渊源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我们研究一个剧种的源流时,切不可只从一方面因素去考虑,而要从多层次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马紫晨《河南梆子概况》1955年3月
[2]武丰登主编《濮阳市戏曲志》1988年10月
[3]滑县戏曲志编辑委员会《滑县戏曲志》1982年1月
[4]河南地方戏曲委员《河南地方戏曲志》1956年1月
[5]孟繁树《中国板式变化体戏曲源流研究》2002年
[6]张磊《武安平调变迁的初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7]刘文峰《梆子戏考论与山陕商人》2011年
[8]《中国戏曲志•山东卷》  1994年10月  中国1SBN中心出版
[9]《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  1993年10月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0]《中国戏曲志•河北卷》  1993年11月  中国1SBN中心出版
[11]《河北戏曲资料汇编》(第三辑)  1984年6月  河北省文化厅等编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22-9-22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编辑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发表于 2022-9-22 21: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发表于 2022-9-23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是天才,坚定完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0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2-10-24 02: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7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2-10-31 0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0
发表于 2023-1-10 0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0
发表于 2023-1-29 0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发表于 2023-2-7 0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9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发表于 2023-2-20 0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乐视吧

GMT+8, 2025-4-9 17:43 , Processed in 0.88961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