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乐视吧

查看: 199|回复: 10

云堇背后的京剧文化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1-13 17: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提瓦特大陆的虚拟世界里,有一座充满东方特色的港口—璃月港,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港阔水深终年不结冰,响亮的天气让人感到有点害怕,发达的经济和安逸的生活滋养着璃月人对于艺术的品位。茶余饭后,人们最喜欢点上一壶茶坐在和俗茶馆听着璃月戏,璃月戏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云堇就是云瀚社璃月戏演员。

云堇出身于璃月曲艺世家从小和母亲学艺长大后云堇从祖父手中接过璃月最大的戏曲社团“”凭借着挺美的戏腔和即兴发挥的的表演,很快让云翰社闻名于世,茶馆老板范二爷说:“云堇亮一嗓子净赚的摩拉都够馆子一个月不开张的。”除了演戏还擅长创作,《神女劈观》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深受璃月人追捧,也打破次元壁垒在三次元世界里掀起了戏曲狂潮引领了中国在戏曲上的文艺复兴。这段不到200秒的视频被央视评为“云堇正是传统戏曲和虚拟世界结合的新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新的形式演绎,从而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是我对京剧文化了解的开始。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而京剧的发源地并不在北京,而是在扬州。扬州处于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即是南北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园区的行政和运转中心,在地理优势和产业政治上的的加持下让扬州经济腾飞,商业活动频繁,地位等同于上海。同时也催生出了富可敌国的盐商。因为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催生出来盐商对于娱乐方面的需求,于是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由于戏班的投资者是徽商,唱的是徽剧,所以叫徽班。全国各地,戏曲艺人听到徽商财大气粗后纷纷加入徽班,一时间南腔北调都汇聚在此。扬州便成了最大的戏曲行业中心。徽剧在表演艺术上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腔之长。演出容量大,表现力丰富,能以多种声腔表现各种复杂人物情感,以多种表演技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其表演题材广泛的特点是的使徽班在江南戏曲无可争论的第一天团。
而在北京曾经的王者昆(Kun)曲开始衰落。因为昆曲虽雅但是曲调单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观众想看点新鲜的只能干等。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朝廷举办了百戏进京的文艺表演活动,让各地派出演员作代表赴京演出。闽浙总督伍拉纳和江春组织策划了三庆班。因为取材之广内容,演出量大,表现力丰富,很快在北京走红,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欢。在祝寿演出结束后,并没有返回扬州,而是待在北京继续民间表演,三庆班看着的成功。十几个徽班陆陆续续进京表演,史称“徽班进京”进京以后艺人互相切磋,创建科班培养后备人才。徽班练习生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没机会上台在经过漫长的整合形成三庆、四喜、春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加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一批汉调的艺人加入到徽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西皮二黄指的是京胡的两种定音方式西皮定音LA和MI,二黄定音SO和RE西皮曲调激扬多用于叙事,二黄曲调低沉多用于抒情。咸丰十年(1861年)宫廷邀请了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始入宫廷演出。从乾隆皇帝开始,后面几代皇帝都是戏迷,慈禧更是痴戏如命,也同时出现了京剧名家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当时大大小小的戏园子遍布于京城人人爱听,人人爱唱,举国追捧。
京剧的鼎盛,也无法掩盖清朝的昏庸无能。不管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无法阻止大清走向灭亡。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京剧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并没有走向灭亡,而在下一代发扬光大。民国时期,孙中山引进西方文化、技术、产业让这
两千年的封建思想逐渐走向现代化。
1927年,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统称四大名旦,在台上他们是娇昵柔媚的女子,在生活上他们是西装革履的君子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少男少女们的追捧,四大名旦都有自己的粉丝团,比如梅兰芳的叫梅社,尚小云的叫醉云社。1930年1月18日至7月梅兰芳奔赴,日本,美国,苏联、维多利亚等地演出,第一次把京剧带出海外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可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让京剧发展停滞。因为抗日战争的动荡,让那些名角改头换面隐姓埋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也一让京剧艺术走向了新时代的道路上。新中国成立后天下拨乱归正,以京剧代表的传统文化重见天日舞台上百花齐放,观众热情高涨。可在19世纪到20世纪各种香港欧美电影这些东西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冲击日渐衰老的京剧,在我们这一代听爱听京剧的人少之又少,昔日的辉煌逐渐沦为小众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无法衔接,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审美,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该是属于京剧的荣耀,而“遗产”这两次说明了它已经老了。属于京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又好像没有结束。
收回开头,最奇妙的是璃月戏的设定。借鉴京剧,而胜于京剧,脱胎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潜移默化之间让每一位玩家、感悟、接受京剧文化。新时代到来,也让京剧懂得了创新。认识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传统文化写下新的篇章。前有玉佩余先生创办瑜音社把京剧带进了综艺节目,后有416女团用京剧唱腔古风歌曲为京剧注入青春活力,今有《神女劈观》跨网出海为文化传播提供可靠方向。在以前对于大部分00后或者90后而言,京剧很难去听懂,甚至没有太大兴趣,这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说,是一种怀念,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热爱,就像《神女劈观》的一句唱词“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 高雅的格调不一定不为人所知,自然有懂你的人与你清歌唱和。夸奖也好,批评也罢,在我们看来就京剧像一个睿智的长者,矗立于时间的河畔,接纳着四面八方来了评论,也就是这份包容和雅俗共赏,陪伴着民族度过几百年的历史,看过祖国的荣辱兴衰,穿过浮尘世浮华,在灯火通明的静处终将有一群老者听戏,京剧的高雅之处并不在于曲高和睦,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执着,京剧低俗不在于下流低俗,包含世间百态,诉说着5000年的悲欢离合,也许这就是老祖宗遗留的珍贵的文化结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3-1-13 17: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内容,路过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23-3-10 12: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3-3-11 04: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very go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23-4-8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垃圾内容,路过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23-4-18 20: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发表于 2023-5-3 01: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编辑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发表于 2023-5-10 2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顶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0
发表于 2023-5-21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23-5-30 0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乐视吧

GMT+8, 2025-4-7 17:32 , Processed in 0.46667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