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乐视吧

查看: 235|回复: 18

《阿凡达》这种叙事理论的电影怎么能在已经慢慢懂得世界的 ...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22 1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阿凡达2》,整体感觉是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差 。

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是,最起码的一点是剧情,有个好故事,那些画面、场面、运镜、长镜头、IMAX什么的才有意义。《阿凡达》是个好故事吗?《阿凡达2》的剧情有什么新意吗?我倒是没有看出来。特效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早不新鲜了。
而且随着我那一点点农耕文明意识的觉醒,我对于《阿凡达》的叙事逻辑感到有些不适,甚至有一些想呕吐的感觉。咱们可以先说说电影里的几个基本隐喻:
星际时代—大航海时代;
地球人—欧洲殖民者;
科学家—皇家科学院的学者们;
潘多拉—英格兰/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印度;
纳美人—英格兰土著/印第安人/非洲土著/印度人。

纳美人都是些蓝人,大家第一反应想到啥?看过美国人恶心英国人拍的电影《勇敢的心》吧?里边那伙把蓝色涂脸上的人,他们是英格兰岛上最早的土著。历史中他们的涂装比电影里夸张得多,赤身裸体,浑身涂蓝,可不就跟纳美人似的?后来这伙人被外来的罗马人和昂撒人屠没了。

电影里反复讲到“链接”,纳美人认为他们和整个自然是一体的,完全融合的,而且他们说能听见祖先的说话,现实世界里,谁有这种世界观?那必须是印第安人啊,印第安人觉得万物都有灵魂,万物都是一体的,甚至山川湖泊动物和人类之间,都有链接。这也是为啥咱们翻开美国的殖民史,里边有的印第安人宁愿全部战死在自己的地盘,也不离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祖宗的灵魂已经融入了当地的土地,他们每天都能听到祖先的低语。所以他们绝对不离开,既然不离开就只能被“文明人”屠灭了。
在大航海时代,商人和军人是核心和主力。毕竟驱动人类搞大航海的,不是对科学探索的冲动,而是对财富/黄金的渴望。当初派出探险队的国家都是要出去开拓新航线找金子的,带不回来金子,国王就会破产(当初西班牙王室破产了8次)。电影里壮美的镜头,像不像当初西班牙大帆船到达原始的美洲海岸边?

而且殖民者一般都不会是些温和的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大航海初期,出去跑一趟回来死一半船员是常有的事,但凡在老家有份正经好工作的精英们,都不会参与远洋冒险这种九死一生的事!那谁会去?基本都是些罪犯,破产者,债务奴隶什么的,比如哥伦布的第一批船员,很多都是死囚,这些人能有啥道德感?他们待在极其狭小的船舱里,忍受恶臭和腐败食物以及死亡,在海上颠簸几个月到了新大陆啥做事风格大家应该也能想到吧?肯定不是给当地学雷锋送温暖去了。

电影里星际殖民也差不多,也都是极度趋利的人。哥伦布那帮欧洲人远渡重洋去找金子,《阿凡达》里的地球人去找那个矿,本质都是一回事,财富掠夺欲望推动下的殖民罢了。

既然是以财富为核心,那根本就没土著什么事,或者说土著什么心情、信仰、精神寄托啥的,根本没人会关心。当武装到牙齿的殖民者到来、你还用弓箭守着一座金矿的时候,你基本就是个死人了,这跟道德无关,毁灭你,拿走金矿,与你无关。在他们眼里,土著跟当地用来支撑矿井的树木一样,谁会关心一根原木有啥想法?挖矿过程中毁掉土著们的家园就跟毁掉蚂蚁窝一样,谁会在意蚂蚁们悲惨的境遇?
欧美人的殖民史比《阿凡达》里残酷血腥得多,想岁月静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别住矿旁边,或者有能力守住矿,否则麻烦会一直来找你。电影充满了白左刻意的善良,所以纳美人反抗殖民者成功了。但是很悲观地讲,如果现实中发生这事,纳美人没有可能反抗成功,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办法把矿给毁了(就像大象把象牙撞掉一样,不然这根牙会给它们招来杀身之祸)。没有矿了是不是你就解脱了?不,因为你还可以当奴隶。
纳美人打败了地球人,地球人灰头土脸的退出了潘多拉,但是这绝对不是事情的结局,事实上才是事情的开始,毕竟真实世界里,这种事太多太多了。当年欧洲殖民美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战争也不是一帆风顺,也发生过几次美军被印第安部落打得全军覆没的事儿。但这不重要,本质都是成本核算,掠夺资本主义者的世界里,所有行为唯一的准则就是是否有收益。战场上伤亡的那些军人就跟现在大公司卫生间里的擦手纸一样,本质都是消耗品。
历史上南非土著祖鲁人也创下过神话,两万祖鲁武士拿着标枪木盾屠灭了1300多英军士兵,打得英国人丢盔弃甲。但很快就迎来了英军的反击,在随后的罗克渡口战役中,150人的英军队伍顶住了三四千祖鲁人的进攻;最残酷的一次,50名英军步兵使用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名祖鲁人的猛烈进攻,屠杀了3000人,尸体堆了两米高,后边的人连“尸体墙”都翻不过去。
可见殖民过程中偶尔的受挫很常见,但也影响不了殖民进程,只是让今后武装更加强大,筹备更加精细,指挥官更加专业。而且殖民者不会玩得这么简单暴力,对于殖民者来说,最基本的操作就是拉一拨打一拨,让本地人互磕。当初印第安人就分成好几伙,其中一伙跟着英国人,还有一些跟着法国人,烧白宫那次战役就有印第安部落的人参战。现在美国那些印第安人,大部分不是杀剩下的,他们当中很多一开始就站队到了美国人那边帮着屠杀自己人,有了统战价值,后来被封了保留地。
回到《阿凡达》,人类和纳美人的第一次角逐中,人类落败,不过这事改变不了啥,只要矿在,殖民者就会回来,将来的战争只会更残酷,最终的结果想都不用想,纳美人只能是死一批又一批,最后剩下的迁往保留地,跟现在的美国印第安人没啥区别。
抛开电影画面,《阿凡达》的其实就是白人对近现代殖民史的一次忏悔表演而已,在虚拟的电影时空,让土著们赢了一次。
只不过这种胜利在现实世界中没啥意义,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无穷博弈”,赢了一次没用,得一直赢,直到形成威慑才有用,或者让侵略者的成本大过收益,侵略者就不来了。
只要矿在,人就会来,只要有矿可以抢,纳美人会像美洲土著一样,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如果侵略者不进攻就会死,那完蛋了,这事只能是你死我亡了(像不像脚盆鸡说他们的岛国注定要沉没所以必须攻占亚洲大陆的理论?而兔子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结果除了不死不休还能怎样?)。

话说回来又,《阿凡达》这种叙事理论的电影怎么能在已经慢慢懂得世界的中国人那里赢得高票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2才意识到纳威人和印第安人的区别极大,印第安人可以参考,但不会有相同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发表于 2022-12-22 1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里面讲的地球面临毁灭,只要纳美人的矿(土地金银)在,全副武装的地球人(殖民者)就会回来,将来的战争只会更残酷,最终的结果想都不用想,纳美人(美洲印第安人)只能是死一批又一批,最后剩下的被迫迁往保留地。除非他们迅速学会地球人的科技学会宇宙飞行反攻地球消灭战争策源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Aiwa意志的力量,在《阿凡达1》中表现出来的占她的1%还是2%吗?

你是懂科学的,但你不懂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22 19: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美人洋务运动就是背叛Aiwa。背叛Aiwa的纳美人在与天空人战斗之前先得和Aiwa及其他纳美人战斗并赢得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人的科技那么厉害,星际争霸中的虫族为什么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啊,缺乏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卡梅隆作为美国人,根本就不知道经历过全盘西化的中国人脑子里在想什么。而中国人的想象力也被自己的历史限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想法。
森林族纳威人的意识链接插海洋生物也即插即用,似乎存在某种统一的通用标准接口协议。
Aiwa真实存在,而且也可以使用这种接口协议。
所以潘多拉星球一切有没有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被设计和创造的。
设计师是第3支外星人,高维星灵?
他们的目的是做试验,采集数据,养殖,甚至是沙盒游戏?
无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地球人闹得不厉害,他们可以看热闹。
如果地球人闹得太厉害了,高维星灵亲自下场,地球人就该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2

帖子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5
发表于 2022-12-30 1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乐视吧

GMT+8, 2025-4-8 07:49 , Processed in 0.3185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