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乐视吧

查看: 221|回复: 10

京剧之美--行头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1 16: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剧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从诞生至今已经有230多年历史。京剧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来自南方的四个徽剧戏班:  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史称“徽班进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大量湖广地区演员进京表演,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造成剧团的大融合,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京剧这一称呼首次出现于1876年2月7日申报刊登的《图绘伶伦》一文。后来国民党北伐成功,将北京改名北平,“京剧”又被称为“平剧”。又由于平剧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近代学者齐如山甚至认为平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华,所以平剧也被称为“国剧”。
1950年代,大批中国大陆难民南下香港,并带着京剧文化到香港,于占元1960年代在香港开办京剧班,徒弟有七小福(包括成龙、洪金宝、元华、袁和平等)。至1970年后,京剧班(七小福)解散,并各自发展。
21世纪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 国人再次将目光关注到汉服, 诗词韵文, 古典文学, 戏曲和曲艺。
而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 让当代年轻人从影视剧中又一次领略到国粹之美。
关于京剧的服饰又称为行头, 作为京剧之美的主要载体, 需要额外的了解一下。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现代。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出自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 延寿马 ,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而戏曲表演的 “行头”,是古代戏曲班子术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将所有演员所穿所用称为行头。另一种说法也是最普遍的说法,即专指服装。服装又分三类:戏衣、盔头、靴鞋。
  京剧行头汇集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服饰经典,把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与戏剧舞台的艺术审美加以融合、概括、提炼、美化,并伴随着京剧艺术的演化而不断发展。"京剧行头在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时,既不奉行唯美主义,也不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而是兼顾生活的真与形式的美,并以美为主导,可以说遵循的是一条尚美的原则"。
    戏曲服装的作用是:表明身份、分清场合、帮助表演、体显性格。行头的特征夸张的写意之美。京剧行头具备了生活的真和形式的美,它突破了日常生活中一般的逻辑和限制,从人物角色形象塑造和舞台审美的需要,运用了象征、变形等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京剧行头概括力强,具有写意之美。浓郁的民族特色京剧行头,在色彩上继承了中华民族服饰鲜艳、稳重、明快、亮丽的传统,艺术地再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京剧服饰的图案,既有民族文化的呈现,也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超越时空的艺术之美京剧行头的设计,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的限制,以有限的行头表现无数的人物,以行头变化表现众多的剧目。
京剧的行头与道具和场景结合,四季的区别, 场景转换从行头, 动作和道具中体现,如扇子、火盆等。这既是程式化的规定,又是艺术化的表述。
以下是京剧行头4大类别。
1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氅、帔、褶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宫装、旗袍、云肩、饭单、袈裟等,还要兼管玉带、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种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铠、猴衣以及扣带、鸾带、丝绦等。三衣箱即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云履、福字履、彩裤、胖袄、僧鞋、薄底靴、大袜、青袍、龙套衣及塑形用品。
2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3 杂箱,指彩匣子、水锅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4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头,在演出时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规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须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红、黄、绿、白、黑、蓝、紫、粉、古铜、秋香十色的顺序摆放;后场桌上的道具必须根据戏码的变换而变换。以保证演员穿、扎、戴、挂、拿,有条不紊地进行。
戏衣类京剧服装,选用丝绸、锦缎和棉布等面料,用金、银线和各种丝线以中国传统的绣花工艺精工绣制。图案有龙、凤、狮、虎、蝠、蝶、寿字、八宝、海水、日月、花卉等,用以象征吉祥、福禄、威武等。 在京剧戏衣中,蟒、帔、褶、靠四大类戏衣自成体系,除此之外的其他戏衣,统为“衣”类。
-- 蟒是戏剧中帝王将相、后妃公主等身份高贵者用于庄重场合的礼服。面料为大缎。蟒服源于明代的“蟒衣”,与皇帝的龙袍款式相同,只是所绣的龙少了一爪,为四爪,基本保留了蟒衣的外部形态。
蟒服主要图案有团龙、行龙、 大龙,团龙为圆形纹样,显现人物的端庄、尊贵与稳重;行龙为龙形生动、自由舒展,昂扬矫健,表现人物的刚健、粗扩与威严;大龙为龙形比行龙蟒更为夸张.显得气势磅礴,不可一世,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刚直暴烈或独霸一方。袍面绣龙的图案,袍的下半部,绣海水江牙,称为“蟒水”。蟒水很有讲究,象征龙腾出海的意思,分为四种:全卧水象征人物的胸襟开阔,伟岸雄奇;立卧三(五)江水象征人物性格暴烈、独霸一方;直立水表现人物性格直率粗放;弯立水一般用于性格温和的生行。
蟒服有男女之分,此外,还有改良蟒、旗蟒、老旦蟒等。改良蟒款式与蟒服相同,只是刺绣的图案少一些,这是为减轻重量,利于表演,如箭蟒。旗蟒 是少数民族的后妃、公主穿用的蟒袍。颜色有黄、红两种,来源于清式的旗袍,镶马蹄袖,挂朝珠。老旦蟒是女蟒的一种,为很高身份和地位的老妇人所穿。蟒身至膝,色彩有杏黄、秋香两种。绣团龙或团龙凤,不单绣团凤。与女蟒相比,一般不挂玉带,不配云肩,腰系丝绦,身系墨绿色大褶裙、足登福字履。有的还要拄龙头拐,挂朝珠.
-- 官衣: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而制作。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 帔的颜色有红、黄、蓝、白、黑、皎月等多种颜色。因人物身份、年龄、性格、场合的不同,穿配不同颜色、不同纹样的帔服。如皇帔,则为帝王专用明,绒绣团龙。女皇帔为皇后、贵妃专用的明黄色团凤帔;老旦皇帔是皇太后专用的明黄色团龙凤图案帔。此外,帔因为是常服,往往是夫妇同穿同一颜色或同一图案的帔服,称为“对儿帔”。如新婚的夫妇,穿大红色的花卉或花鸟图案的对儿帔;中老年夫妇,穿紫色、宝蓝色或秋香色对儿帔。
--褶,又称“褶子”“道袍”。是京剧舞台上最为常见、用途最广的便服。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文武通用。褶子的服装式样,源于明代的斜领大袖衫。褶子作为便服,其制作简洁、流畅,穿着方便,可一衣多用:穿在外边,作表演用的外衣;穿在蟒、帔里面,可作为衬衣;穿在箭衣外面可作为外套。褶有男女之分,同时又有花、素之分。素褶子是指没有花色图案装饰的单色褶子服。
-- 开氅:式似男褶。用金、银绣或五彩线夹金绣猛兽,金碧辉煌。分团花开氅和兽类开氅。生角多用团花开氅,净角多用兽类开氅。式样大襟,大领,阔袖,袖口缀水袖,宽腰,长至足,左右开衩,腋下硬立摆,袖口及四周衣缘镶波浪形阔边。
-- 靠:又称“甲”。有男靠、女靠两类。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抱衣抱裤:亦名“豹衣裤”、“英雄衣”、“夜行衣”。由衣、裤组成。英雄义士、绿林好汉的轻便衣。穿扮时胸部揹丝绦,腰际扎鸾带或束带板。
侉衣侉裤:亦名“英雄衣”。由衣、裤组成。式样圆领大襟,窄袖,束袖口,袖长齐腕,衣长齐臀。
箭衣:模仿明式箭衣制成。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盔帽:多用纸板、铁纱底涂动物胶、油漆或贴金、银箔,点翠,装绒球,缀光珠等制成。盔帽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鞋:传统戏曲常用的高帮或长帮的鞋。种类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头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头,底厚二、三寸,黑缎面,白底,为生、净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庄重威严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为丑扮官员、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头靴前端饰有虎头纹,多为武生穿用,便于开打。
Dr Yan Yan 编辑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发表于 2022-12-1 16: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1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22-12-2 00: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发表于 2022-12-3 0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出售广告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0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22-12-11 13: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0
发表于 2022-12-14 05: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3-24 11: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23-5-5 08: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1v1飘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发表于 2023-5-14 03: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2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发表于 2023-5-18 23: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乐视吧

GMT+8, 2025-4-7 17:34 , Processed in 0.5551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